5-7月已进入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那么怎么辨别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得了手足口病又该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常见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潜伏期没有明显的预兆,多数幼儿突然起病,早期表现主要是发烧,食欲不振、咽疼、身体不适随后会出疹子。
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疹子不痒、也不会留疤。出疹子的同时,幼儿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
二、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五句真经”一定要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1.勤洗手
幼儿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家长们在接触幼儿前、处理幼儿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后,也要洗手。
2.吃熟食
不要吃生冷或半生不熟的食物。
3.喝开水
不喝生水,多喝开水。
4.常通风
室内要勤开窗通风,高发季节不要到人员复杂、空气质量较差的公共场所去。
5.晒太阳
带幼儿适当晒太阳,增强免疫力。尿布、毛巾、衣物被褥也要经常换洗和晾晒。
三、得了手足口病咋办?
多数手足口患者病情较轻,只是发烧和出现疱疹,可以居家护理,只要对症护理得当,随着身体免疫力的提高,自己可以把病毒清除掉,1~2 周可以自愈。极少数会出现重症病情,如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需额外引起注意,一定要住院治疗。
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所以治疗手足口病就只有尽力去缓解它表现出来的症状。经医生诊断为轻症手足口的患儿,家长就可以从以下方面注意进行护理:出了高烧症状,就使用退烧药;出现了呕吐和脱水等症状,就给他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即使用口服补液盐;饮食上应给予流质、温度偏凉的食物,以避免刺激溃疡造成疼痛。
四、应关心的四个问题
1.得了手足口病的幼儿要隔离多少天?
手足口病的隔离期应该是从感染后的14天结束。通常潜伏期2~7天,所以一般隔离10天左右,可以带幼儿到没有小朋友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既能满足幼儿玩耍的需求,又能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别的孩子。
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以后还会得吗?
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导致手足口病,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幼儿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种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而导致多次发病。所以,即使得过手足口病的幼儿也还是要预防。
3.可以用开喉剑或利巴韦林来预防吗?
开喉剑和利巴韦林都是药物,而不属于疫苗的范畴,起不到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滥用反倒会带来新的疾病。那些传言说吃维生素B族、喝板蓝根可以增加抵抗力预防手足口病的说法也不靠谱,千万别相信!
4.成人会被生病的幼儿传染手足口吗?
人类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成人大多因已经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成人即使感染了手足口病的病毒,在自身抵抗力强时也不会表现出症状,但当成人忙于照顾生病中的幼儿而疲劳过度,抵抗力低下时,也会有部分被幼儿传染上而发病,通常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人会误以为是口腔溃疡。所以提醒家长们在照顾幼儿的同时,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五、重要提醒
出现下列情况,家长需要带幼儿及时就医:
1.持续高烧不退;
2.频繁呕吐;
3.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
4.精神差,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
5.呼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紫;
6.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
7.3岁以下的幼儿,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的,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变化及时就医。
相信在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家园共育,一起做好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的培育,切断传染途径,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健康的环节中快乐的成长!
(李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