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法官
大一班 张霖芸 陈亿容
一、活动背景
孩子们升入大班了,这个阶段的孩子求知欲强、喜欢提出问题;行动能力、控制能力增强;这个时期大部分孩子都能够有礼貌地和别人交谈,他们基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也特别有自己的想法,但条理逻辑还不够清晰。还有个别孩子不能专注、认真地倾听他人讲话,且喜欢插嘴。
一次午餐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小杰不小心将玩具陀螺弄坏了,正准备往教室走去寻求老师的帮助,栋栋看到了马上说:“不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要自己修。”其他的孩子们听到动静了都马上围过来加入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围绕着“到底要不要请老师帮忙?”各抒己见,我们发现孩子们对“遇到困难请老师帮忙”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便对孩子们说:“你们的讨论很像一场辩论赛哦!” 茹茹问:“什么是辩论赛?”荞荞说:“就是你一句我一句,最后看看谁赢!” 晴川说:“这很像我爸爸在法庭上的辩论,他在法庭上就是像你们这样跟对方争辩,真有意思!”茹茹:“听起来很好玩!老师,我们也想玩辩论比赛。”没问题!班级“辩论赛”就此开始啦。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什么是“辩论赛”
辩论赛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还真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小奕问:“辩论赛到底是什么呀?”小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过辩论赛,老师给我们看看“辩论赛”的视频吧,那我们就会知道辩论赛是怎么举行的了。”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找了大学生辩论赛的视频,孩子们看完后接着看了一场幼儿园大班孩子的辩论赛,还有几场专业级别的辩论赛,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在观看完之后,小煜问我:“张老师,他们为什么像在吵架一样?为什么都那么大声?”佳怡马上回答他说:“他们不是在吵架只是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不让别人的理由说过自己,所以很激动。”可可也说:“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会觉得自己很有道理的呀!张老师都说了这是场激烈的辩论赛啦!”边上几个孩子听了之后也七嘴八舌的聊起来。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第一次看辩论赛的视频,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还是懵懵懂懂的,对于辩论的流程和规则并不清晰。但是他们在发现问题后,能很快的提出自己的疑问,部分孩子思维比较活跃,有了模糊的概念,但还是没办法真正理解。针对孩子们提出的疑问,倾听完他们的讨论后,我继续抛出问题让他们进一步去思考和讨论。我问孩子,如果是你在参加这样的辩论赛你会很激动、很大声吗?试想一下如果别人的想法跟你完全不一样,一直在反驳和质疑你,这时候你会怎样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和身边的小伙伴讨论了起来,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我发现只有几个讨论热烈的孩子对于规则比较清楚,大部分孩子还只是在倾听思考的状态。为了大部分孩子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辩论赛的流程和规则,我随机抛出了一个辩题“表演区和建构区哪个更好玩?”正方为男生认为建构区更好玩,反方为女生认为表演区更好玩,接着我让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两个孩子们进行正反方的立论,再请双方的其他孩子进行驳论,紧接着让他们对刚才发言对方的孩子们进行质辩,质辩结束后,请双方全体小伙伴进行举手自由辩论。孩子们对于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区域讨论热烈,氛围浓厚,不爱发言的孩子们也被带动起来了,越来越有感觉。但是有些孩子立场还是不够明确,所以我在最后提问总结的时候给孩子们进行了点评。孩子们在这次随机的辩论中感受到了辩论的乐趣,也逐渐架构起对辩论赛的认知。
筹划辩论赛
看了好几个辩论赛的视频,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开始心里蠢蠢欲动,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想筹划一场辩论赛,为这次的辩论赛做一个详细的计划。
可可说:“我看哥哥姐姐他们的桌子都分两边摆放,我们也要分两边,不一样想法的孩子们分开坐一起,我把桌椅画上去!”安然也说:“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三角形的牌子,还写着不同的字,我都看不懂,不然我先画上去,一会我再问问张老师,到底要写些什么呢”梓辰接着说道“那中间上面的一张桌子呢?是大人坐的,你怎么没画?我知道那是评审坐的地方,你可别忘记哦!”在孩子们分组做好辩论赛计划后,小白拿着小组小伙伴画好的计划图,左看右看,最后撅起了小嘴巴问元元:“这个中间的孩子是什么意思?他在干什么呀?他为什么嘟起嘴巴?桌子上红色的三角形牌子不是要写上字吗?你漏掉了吗?为什么你画了小花和正方形在上面?代表什么意思啊?”小杰也凑过来说:“感觉这个不对呀!怎么和我说的不一样呢?”我便开始观察每组画的计划图,倾听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发现每组都存在同样的情况,都有个别孩子不理解辩论赛,没明白小伙伴画出来的意思。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辩论赛的经验,虽然孩子们看过辩论赛的小视频,但一时还难以弄清状况。孩子们对此又提出了疑问,不知道辩论赛要怎么开始,要说些什么,怎么说?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明白,有效地进行这次的辩论赛呢?经了解,班级晴川的爸爸是我们厦门大学法学院的老师,于是我们邀请晴川爸爸及他的律师朋友们为我们班的孩子讲解辩论赛的准备、流程指导等,以最直观的方式亲自解答孩子们心中的疑惑。
辩论赛事知多少
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晴川爸爸的朋友——律师姐姐,她细心地给孩子们讲解关于辩论赛的基本要点。
“原来辩论赛要有一个中心问题。”茹茹若有所思的说。
“还要有正方和反方。”咪仔抢着说道。
可可也说道:“辩论开始时正方和反方都要说说自己的观点,比赛时两组的人数要一样多,刚开始时两组的人轮留说。”
明礼也说:“还可以有自由辩论的时候,自由辩论时谁的想法多就可以抢着多说,结述时还得做个总结。”
陈陈说:“辩论赛时还可以有观众向选手提问的时候哦,辩论赛结束时还会给表现最佳的辩手主颁奖哦!”
模拟辩论赛的论题为“冬天和夏天哪个季节更好?”孩子们围绕着这个问题持相反的观点,正反方一辩手各自立下清楚的论点。接着进入攻辩环节,由正方二辩手卜卜开始:“我觉得夏天好,夏天可以吃很多的冰淇淋,我们就不热了”,反方一辩安安赶紧说道:“我觉得冬天比较好,冬天放寒假了,我们回台湾老家可以看花灯,和阿嫲一起过年。”雨晴作为正方接着说道:“我认为夏天好!夏天可以游泳,穿花裙子转起来好看,冬天只能穿上厚厚的棉袄和连衣裙,太笨重了!”
接着就是自由辩论环节,正反方的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律师姐姐在讲解的过程中敏锐地察觉到孩子们诸多的“不明白”,于是一边讲解一边邀请个别孩子进行情景模拟。有了律师姐姐的帮助,孩子们对辩论赛流程逐步清晰起来,但是孩子们的辩论观点还是站不住脚。比如卜卜为正方,认为夏天好,他却说:“夏天很好,因为很热。”然然为反方则说:“冬天很冷我们要穿厚厚的衣服。”律师提醒孩子们要坚持住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说让对方信服的话。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律师姐姐顺着引导孩子们可以在家先跟爸爸妈妈模拟进行,在家里再熟悉一下,跟爸爸妈妈一起丰富辩论话题和资料,这样可以让辩论更加精彩。
辩论赛开始啦
这次孩子们为“辩论赛”可是做足了准备。于是一场论题为“有困难要不要请老师帮忙”的辩论赛就此展开,我们邀请了王老师担任这场辩论赛的评委。辩论赛中,孩子们辩论激烈,反驳精彩。攻辩环节,正方然然说:“老师懂的知识很多很多,能很快解决问题!我们当然要请老师帮忙,会省时间!”反方小郭说:“遇到事情我们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总是请老师帮忙的话我们一直没办法长大!”正反安安说:“我们请老师帮忙,一边看看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习,这样也是长大啊。”反方熊熊说:“一直没有自己动手,总是看,怎么看你也看不会!”正反方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互相反驳。自由辩论环节倒计时更加激烈,正反方快速的交替进行,正方妍妍说:“请老师帮忙我们会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方贝贝说:“自己解决,找出来的方法才有用!”正方小乔说:“请老师帮忙,她会指导我们怎么做,这样我们就知道有用的方法啦。”反方佳怡说:“这样学到的方法容易忘记,自己的方法才会一直记住。”虽然他们的语言上不像大人们那样精准到位,但都很有说服力,赢来了同伴的阵阵掌声。
辩论结束后,大家进行了投票,选出了三位最佳辩手。最后为“最佳小辩手”们进行了颁奖仪式,他们都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开心地说还想再来一次!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这次的辩论赛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在辩论中既要明确自己的辩论观点又要有力的反驳对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大家面前勇敢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变得更加自信。为了激励孩子们继续勇敢自信地表达自己,我们设置了“最佳小辩手”,可以看得出来孩子们对这个奖项感到自豪。辩论赛结束后,孩子们反响热烈,希望还有这样的比赛能够展现自己。此时,晴川说爸爸在法庭上也是这样辩论的,正为自己的爸爸感到骄傲。渐渐地,孩子们的话题开始转移到法庭辩论了,对于法庭他们充满了好奇,纷纷表示很想去看看法庭上的辩论是怎样进行的?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再次利用家长资源,又一次联系了晴川爸爸。通过进一步了解到,晴川爸爸曾对接、开展过“小法庭”的活动。于是,我们又策划了一场适合孩子们的“小法庭剧场”。
小法庭开庭啦
为了此次“法庭剧场”顺利进行,我们首先进行了一次“模拟小法庭”的演练。再次邀请了晴川爸爸以及他的律师朋友们来协助课堂。根据剧本,孩子们随着律师完整的走了一遍“法庭流程”。孩子们演得津津有味,非常激动地告诉晴川爸爸明天一定到时班级现场带他们“开庭”。根据班级孩子们的情况,我们修改了“小法庭”剧本。终于,“小法庭”正式开庭了。律师大朋友们又来啦,此次他们作为嘉宾为孩子们助阵,他们还带来了法庭上律师需要的道具和服饰。有了真实的道具和服饰,孩子们更加投入了,个个精神饱满、蓄势待发。
书记员复复用响亮的声音宣布法庭纪律:“请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和审判员入庭!”我们的小法庭正式开庭啦!
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后,审判长由晴川爸爸担任人民陪审员由贝贝担任。
原告安然孩子说道:“请被告立即归还原告借款100元。前几天,我借给了被告100 元,被告一直不还,所以我只能向法院起诉。”
审判长晴川爸爸:“下面由被告方进行答辩。”
被告赶忙说:“原告说谎,我并没有向原告借钱,原告给我钱,是让我替原告做事的,不是借款。
接着我们的记者元元提问道:“原告,你认为被告不还钱这件事,她说是你让她做事情的报酬,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原告安然说:“就是她向我借的钱,我都没有写一个欠条太久耍赖皮了!太让人生气了,以后我都不敢借钱给别人了!”
接着进行庭中陈述和审理,最后法槌敲响休庭。过程中孩子们带着稚气的脸庞显得严肃而端庄,再模仿着律师们的语调振振有词地说着,根据“法庭剧本”表演得有模有样。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小法庭开庭”结束后,孩子们的热情未减,时不时地问老师们什么时候还会有这样的游戏。我向孩子们抛出了问题,我们无法一直邀请律师们来当嘉宾,也不能一直借用他们的道具。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让游戏继续呢?孩子们开动脑筋,说可以自己做,可以从家里带一些相似的东西来代替,还可以自己布置场景。对于他们的想法,我表示了赞同并提出表扬,也告诉他们收集完道具后,可以在角色游戏时间以及区域活动时在表演区进行模拟“小法庭”的表演。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从一场“小事故”到一场“辩论赛”的展开,再到“小法庭初体验”。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辩论”的乐趣,也初步打开了孩子们参与辩论的逻辑思维。同时,也尝试了辩论在法庭上的运用,初步了解并感受着法官、律师们的工作职责。通过角色体验中,孩子们更加真实地了解到,律师是一个庄严、肩负重任的职业。但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为确保孩子们熟悉流程,有一部分由大人带领着完成,在遵守活动流程的前提下,孩子们的自主性仍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接下来,我们将在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区域活动给予孩子们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继续快乐游戏和成长。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小种子”,我们期待着它们将来有一天悄然地生长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