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班 刘淳铭 蔡晓勤
在山坡户外活动时,经常能看到孩子们蹲在地上认真观察蚂蚁爬行、在低矮的叶子上寻找瓢虫、在山坡上追逐蝴蝶和蜻蜓。这些小小的昆虫对孩子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对各种昆虫的讨论也成为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事。
寻找昆虫的足迹
画画说:“昨天,我和妈妈去芙蓉湖玩!我发现了很多不认识的小虫子。”
屹屹说:“我还在芙蓉湖边的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好大只的蚂蚁哦!”
中班幼儿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喜欢接触新的事物,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且乐在其中。于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在爸爸妈妈们的帮助下,孩子们相约来到芙蓉湖边开启一场探秘昆虫足迹之旅。
“你们看,这里有一个洞,会是谁的家呢?”
“这里有一排蚂蚁,我猜可能会是蚂蚁的家。”
“快来看呀,树上有一个白色的小毛球!”
“里面藏着什么呢?”
“是虫茧还是花?”
大自然好神奇,孩子们还意外地在草丛里发现蜗牛和蚯蚓呢。


昆虫大调查
“你知道什么昆虫有翅膀吗?”
“当然知道啦,蝴蝶呀、蜻蜓呀……还有好多好多昆虫都有翅膀呢!”
“会飞的就是昆虫吗?”
“昆虫的身体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看着孩子们认真讨论的表情,老师鼓励他们一起来设计调查表,对发现的昆虫进行记录。孩子们选择常见的昆虫进行调查,了解昆虫的种类和身体结构。
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做的调查表吧。原来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生有两对翅膀;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孩子们通过有意识的观察,了解了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与分类能力能到了锻炼,并逐渐打开了昆虫王国的秘密之门,原来昆虫世界的奥妙如此之多,真的太神奇了!


探秘蝴蝶家族
阅读区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近期收到孩子们的追捧,孩子们对蝴蝶的话题很感兴趣,并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比如:月光下的那个卵是蝴蝶妈妈产的吗?它是怎么慢慢长大的?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寻找答案呢?溪溪说:“我们可以去蝴蝶谷找答案吧,我妈妈带我去过那里!”
于是,利用周末时间,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和蝴蝶谷的约会。在与讲解员哥哥的互动中,孩子们近距离地走进五颜六色的蝴蝶,现场通过《破茧成蝶》的故事掌握了关于蝴蝶的种种知识,这场“与蝴蝶的约会”也开启了孩子们对蝴蝶的深入探究。
科学活动《蝴蝶的一生》,通过游戏、操作、拼摆等活动形式,孩子们掌握了蝴蝶一生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依依说:“老师,我见过一种蝴蝶它会在晚上出现,它还喜欢在路灯下面飞啊飞。”孩子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可是蝴蝶会在晚上出现吗?于是我们又延伸出《蝴蝶和蚕蛾》的科学活动,借助视频资料,让孩子们了解蝴蝶和蚕蛾的翅膀、触角、身体、活动习惯,并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最终他们发现了蝴蝶和蚕蛾长得很像,但是他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于是,在班级区域里,与蝴蝶有关的游戏材料,也逐渐多起来了,如:科学区:《蝴蝶和蚕蛾》、《蝴蝶的一生》标本;阅读区:《斑斓昆虫》、《原野漫步》、《昆虫和蜘蛛可以这样看》;语言区:看图讲述《三只蝴蝶》;美工区投放:折纸《蝴蝶结步骤图》、线描画《蝴蝶》、撕贴《花园里的蝴蝶》;操作区:《学打蝴蝶结》(系鞋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同时继续拓展孩子们对蝴蝶的认知与经验。

探寻蚂蚁习性
在山坡户外活动的时候,成群结队的小蚂蚁在搬家,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家挤在一起观察起蚂蚁来。为什么蚂蚁可以搬动比自己大的东西呢?难道蚂蚁是大力士么?
于是一场探究蚂蚁的行动开始了,孩子们请老师帮忙找来关于蚂蚁的绘本书籍,从书中了解蚂蚁的故事和知识。知道了蚂蚁的种类。好奇的汐汐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蚂蚁喜欢吃什么?”围绕这个话题,孩子们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
于是,孩子们开始做起《蚂蚁喜欢吃什么》的小实验。他们准备了自己认为蚂蚁最喜欢吃的食物。如何投放食物成了孩子的难题。是不是放在蚂蚁多的地方它们闻到香味就会来吃了呢?卓林说:“那我们放在蚂蚁家的门口吧,这样蚂蚁可以马上叫来伙伴的。”柔柔认可了卓林的做法。孩子们把自己准备好的饼干、糖果、苹果、蛋糕等食物,放在了山坡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
经过几天的观察,孩子们得出结论:在所有投放的食物中,蚂蚁最喜欢苹果了,原因是苹果有很香的香气,还有甜甜的水流出来,蚂蚁最喜欢了。

《指南》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对象。”本次探究的对象是孩子们常见的昆虫,它们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同时巧妙地利用厦大高校资源和社区资源与孩子们一起从芙蓉湖的发现、蝴蝶谷的亲子活动、厦大校园内的昆虫调查、绘本阅读、昆虫小实验等形式,通过探、看、玩、做等手段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昆虫世界的了解,不但感受到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也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人和大自然是一个和谐共生的整体,在这个共同生活的环境中,在启发孩子们了解自然、融入自然的同时也让自然伴随着孩子们热爱的情感,用生命的感受与体验重归于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