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便洗手吃饭”说开
发布时间:2016-09-05
浏览数:288
 

                                  中二班董秋果妈妈

“暑假我们去哪里玩?”

“妈妈我想去上海迪士尼!”

“暑假人一定很多。”

“人多的话我们就排队。”

——这是我和董秋果的一段对话。

 

董秋果在厦大幼儿园小二班就读就快满一年了,这一年里,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习惯上的巨大收获:从一开始的羞涩到主动给老师们打招呼、不小心踩到别人马上说“对不起”、拿剪刀给别人的时候会把刀刃朝向自己、打喷嚏的时候用手臂把嘴巴捂住,最让我们家长津津乐道的就是“小便洗手吃饭”这个好习惯,我们还向她学习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另一个深切的体会来自幼儿园今年“六一”儿童节活动,小班的孩子们到艺术学院音乐厅看布袋木偶戏表演,那么多三四岁的小朋友居然很有秩序的把一个小时的布袋木偶戏看完了,让我惊讶又欣喜,要知道我前几天刚参加过一个学校的晚会,整场演出后排的孩子们基本上都在讲话和打闹,而老师和家长们却束手无策。

中国教育界经常陷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讨论中,许多家长将“素质教育”等同于音乐美术舞蹈等高考科目以外的学习,却往往忽视孩子良好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一句“只要把书读好,其他的不要管”,不知教出多少或行为粗蛮或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给家庭、社会带来无尽烦恼。儿童教育学专家孙云晓一直致力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研究,他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好习惯”。

培养好习惯,不能光靠幼儿园,家园一体、良好衔接,才是孩子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正确路径。我们家长在培养董秋果良好习惯方面,总结出了如下经验:

一、慢慢来

一天就学会的“习惯”不可能是“好习惯”。对于成年人来说,一个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成初步习惯,重复90天会形成稳定习惯。对于孩子而言,这个时间显然会延长,家长在培养孩子习得好习惯的过程中,首先要养成自己的“慢性子”。

董秋果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不会主动向老师问好。我私下里对她说,在幼儿园里见到老师要主动说“老师好!”,但是一开始效果并没有那么明显。

我和秋果爸爸分析了原因:由于秋果对于老师和同学还比较陌生,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而言,还不能像大孩子一样,预计打招呼带来的积极效果,如果一味的强迫她打招呼,就会把“我想和你交朋友所以问好”的动机取代为“我为了不受批评所以问好”,这种为了不受批评而说的“你好”显然不利于孩子今后的社交。我们决定给她一点时间,一方面做好示范,家长见到老师和小朋友,主动问好;一方面及时肯定她打招呼的行为。果然,一段时间之后,当她和老师同学熟悉,打招呼也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

二、加法和减法

董秋果上幼儿园之前的那个暑假,Ipad看的比较多。过早过多的暴露在电子产品中,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我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

首先,我和她约定,吃饭的时候不看电视和Ipad,吃完饭就可以看,孩子接受了这个做法。

过几天,我和她商量,平时尽量少看,每天不超过两次,每次半个小时,周末可以多看。

等她逐渐适应了这个频率,我又提出,周末才看Ipad,平时让Ipad好好休息,出人意料的是,秋果并没有拒绝。

    给坏习惯做减法,给好习惯做加法,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把握孩子的情绪和节奏,更有利于孩子接受好习惯。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禁止,或者一蹴而就,做“乘法”和“除法”,也许会激起孩子的抵触情绪,而对好习惯产生厌烦的心理。

三、及时点赞

孩子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反复,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的鼓励。孩子做对了,及时点赞。

我们家里有一面红色的黑板墙,我用粉笔在上面画了一个表格,表格叫“秋果丫丫表现”,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画五角星;另外有一个软木板,在上面展示秋果在幼儿园获得的奖状、贴纸和制作的手工作品。

家里的两个展示区是她的骄傲,也是她努力维护的个人荣誉。荣誉感是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有荣誉感的孩子,表现都不会太差。

四、从我做起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秋果有一个好习惯,早上不赖床,闹钟一响就能起床喝水刷牙洗脸,这也是我的习惯。

给孩子定规矩,家长首先要认真执行,决不能有“我是爸爸、我是妈妈就可以例外”的想法。孩子有敏感的感知能力,他们的小脑袋能捕捉到大人的一言一行。家长倘若不能以身作则,孩子往往会被弄迷糊,从而导致规矩意识被破坏。

爱因斯坦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学过的东西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教育。

显然,最忘不掉的东西就是习惯。“小便洗手吃饭”、“排队”,虽然都是“洒扫应对进退”的小事,这些小事培养好了,就是孩子们受用一生的宝藏!

 

 

扫一扫,关注我们
地址:厦门市厦门大学海滨路57号 邮编:361005
电话:0592-2182521
园长信箱:xdyey@xmu.edu.cn
版权所有:厦门大学幼儿园
Top